山寨游戲“奔跑吧兄弟”引發商標權糾紛索賠150萬
當今的文娛市場,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那就是“IP當道”,一個好的IP出現后,可以衍生出電影、電視、手游、周邊等一條龍產品。火爆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就是這樣一個大IP。近日,北京海淀法院發布一條快訊,因認為多款游戲侵犯“奔跑吧兄弟”商標權,該商標所有權人上海午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騰訊、百度多酷等訴至法院,索賠150萬元。
跑不掉的“共同侵權”
本案中,游戲開發者為上海游族互娛、北京掌趣科技、咪咕互動娛樂。騰訊和百度并沒有參與開發。
但是,作為游戲出版單位,百度未經許可在游戲中使用“奔跑吧兄弟”商標構成侵權,騰訊為游戲出版者和運營者提供了平臺且參與利潤分成,亦構成共同侵權。
原告訴稱,其申請注冊“奔跑吧兄弟”商標并獲得核準,是該商標的權利人。通過查詢可以發現該商標注冊在了第9類(計算機游戲軟件等)。
因此權利人提起訴訟,要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奔跑吧兄弟”商標專用權,判令深圳市騰訊計算機有限公司斷開上述侵權游戲的鏈接,刪除游戲的宣傳和下載頁面并判令三被告共同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共計150萬元。
雙重標準?
過去我們常常說到像騰訊、百度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對于自己的品牌有非常強烈的保護意識。特別是騰訊,每年的知識產權申請量常年高居前幾位。
況且,兩家企業也常年飽受侵權困擾,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防止別人“傍名牌”。也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口號。
但在實際經營中,不少走在知識產權保護前列的大企業,都出現侵犯別人知識產權的行為,這是非常不應該的。雖然騰訊和百度并非游戲開發者,但在出版和運營之前是否應該對這種改編作品多一重審查?
特別是涉及到像“奔跑吧兄弟”這樣的知名IP時,是否應該考量對方是否取得商標使用授權?如果沒有,那么該花錢的花錢,該下架的下架。這樣才能不愧對自己申請的這么多知識產權保護呀。
知識產權保護的怪圈
這些年來,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正在不斷增強。不少企業都開始重視自己的品牌保護。商標注冊量的逐年遞增就是最好的證明。
與此同時,侵權案件也不斷上演,從側面反映出當前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怪圈,不論大小企業一邊保護著自己的商標,一邊卻也扮演著侵權人的角色。
去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公司訴奇瑞汽車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一案,曾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吉尼斯世界紀錄”等注冊商標在全世界擁有較高知名度。吉尼斯公司發現,奇瑞公司自2014年4月10日起,在各種商業活動和大型宣傳中,大量使用了與吉尼斯公司企業字號及注冊商標相同的“吉尼斯”“GUINNESS”等標識。
此外,奇瑞公司廣告宣傳中還使用了“曾經,奇瑞公司以自主汽車為中國屢創吉尼斯世界紀錄。今天,全新奇瑞艾瑞澤7和奇瑞特技車隊一起,再次代表中國挑戰世界!”等廣告語。
最終,佛山中院判決奇瑞公司立即停止在巡演活動及相關網站上使用被訴侵權標識和廣告用語,同時需在汽車之家網站及《汽車雜志》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并賠償吉尼斯公司經濟損失212萬元。
而在前幾年,沸沸揚揚的奇瑞和奔馳新能源商標才達成和解。轉眼沒過幾年,奇瑞就扮演起了侵權人的角色。真是讓人無奈。
這種怪圈涉及的絕對不止一兩家企業,而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過去的受害人搖身一變就變成了侵權人,是企業真的不知道自己構成了侵權?還是在追求利益的時候,自己放低了底線?
保護產權VS商業利益
如今許多企業在保護自己的品牌上已經有足夠的意識,但在日常的經營中,還欠缺著對別的企業知識產權的尊重。這和我國知識產權起步較晚,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還不夠完整不無關系。
企業追求商業利益本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利益忽視他人的知識成果,又在自己被侵權時做“會哭的孩子”,不免讓人覺得一個企業缺乏擔當,有“雙面人”的嫌疑。中國的企業想要走出去,品牌永遠是開路先鋒,希望每個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能尊重并保護好其他人的品牌,這才是民族品牌發展的未來。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山寨游戲“奔跑吧兄弟”引發商標權糾紛索賠150萬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