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教育如何在中小學教育中推動?
調查顯示,有過半中小學生不知道知識產權保護內容,有百分之六十高中生對知識產權不了解——知道不該買盜版軟件,但還是會去購買盜版書籍,而在下載破解軟件方面,男生比例高達59.6%,女生也達到39%;只有41%的人聽說過“世界知識產權日”;有87%的小學生不了解知識產權,高中生的認知比例也僅達40%……
這是近期一項針對北京部分中小學生知識產權教育現狀的調查結果。在抽樣問卷中,有過半的學生不知道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在“對小發明的保護形式”上,很多同學選擇了“向媒體發布”“自己保密”等選項。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知識產權教育項目”負責人文軍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上述調查顯示,海淀區只有17%學校開展過知識產權教育。但是,大部分中小學生對學習知識產權知識態度卻很積極。有89.24%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學習和了解知識產權知識;有83.51%的學生表示愿意學習知識產權方面的選修課。
針對青少年知識產權教育的尷尬現狀,去年9月,全國首個知識產權領域的地方教材《中學生知識產權教育》首次走進海淀中學課堂。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利用3年時間研究編寫了該教材,并于去年正式通過北京市地方教材審訂委員會初審通過,成為首本指導學校系統開展知識產權教育的地方教材。
文軍慶介紹,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面向各個學段學生的開展知識產權教育已是常態。如日本把知識產權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由日本專利局為不同年齡層次的教育對象提供適合的知識產權教育課本和教材。
在知識產權教育方面,日本偏重道德教育,美國偏重創新教育。美國重視面向大眾自幼開展尊重知識產權的自主性教育活動,并通過巧妙的競爭表彰制度來激發兒童的創造能力與興趣。美國專利商標局推進“EXCELLENT工程”,就是從各個角度為教師指明究竟哪一種教育方式最能喚起兒童的創造性與發明天賦。
“其實,知識產權教育涉及科技、經濟、法律、文化、政治、倫理道德等,該教材為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提供素材。”文軍慶說,知識產權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資源。該教材也是提供課堂學習的基本問題,教學中可滲透能力培養,并與科學實踐結合。
“我們強調教學形式靈活,不拘一格,與孩子生活聯系緊密。”文軍慶說,如科技課老師結合發明創造保護,融入專利知識,教授學生在科技創新之前學會查新、檢索“專利文獻”這一基本技能;通用技術課上,就開展“做一次商標設計師”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課程上,會組織孩子進行知識產權調研,考察公司,生成研究性報告。
實踐過程中,也有老師反映師資不固定,老師組織活動耗費額外精力等問題。“政府在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文軍慶認為,要把這一工作做到位,還是要政府重視,目前他們也考慮加強教委的行政推動。“目前我們在海淀區42所學校試點,摸索經驗,之后適度擴大實驗范圍,最后逐步面向全區初中學校學生推開。”他說,現在也在整合包括活動方案、基礎知識課件、視頻、案例等成熟的課程資源,供老師分享,同時還將完善知識產權教育網絡交流平臺。
來源:科技日報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知識產權教育如何在中小學教育中推動?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