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商標侵權亂象頻發 企業維權記住這六招!
隨著互聯網的滲透,商標權的保護范圍已逐漸擴大到網絡,區別于傳統的商標糾紛,網絡商標糾紛由于所處環境的不同,侵權以及維權方面都表現出了自身的特點。 在此一品標局中國商標網查詢的小編也提醒各位,在企業建立之初,就要有一個品牌和商標的意識,同時在取這個名字的時候,還要注意不要使用通用詞,也不要為了抓眼球去取一些嘩眾取寵的名字,這最終可能都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如果做不起來還無所謂,萬一做起來了,到了最重要的關頭卻要去改名字,換品牌,那就是非常可惜了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此類侵權呈現出高科技、跨地域和隱蔽性強等特點,比傳統的商標侵權規制難度大。此外,網絡平臺的特點是可以隨時刪除、更改、時效性非常強,要留存證據很難。而侵權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造成公眾的混淆,誤以為侵權人的商品來自于商標權人,也就是所謂的“搭便車”,從而獲得非法利益。
侵權現象更加普遍
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孫萍悅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經濟的結合以及商業模式的推陳出新,導致網絡環境下的商標紛爭不再是簡單個案中的利益沖突,其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商業邏輯與法律邏輯的碰撞。
據記者了解,互聯網中的商標侵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搶注商標對應的域名、網絡鏈接侵權、搜索引擎侵權、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侵權以及手機APP應用程序侵權等。
域名商標侵權。有兩種典型表現:惡意搶注,域名盜用。但由于域名注冊實行備案制且字母、數字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似性,因此經常難以界定。
鏈接商標侵權。包括:通過將被鏈接頁面信息隱藏等方式,截留用戶;標志與被鏈者的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提供相同或類似的服務。這些侵權方式并非直接侵權,而是通過網頁跳轉、鏈接等方式誤導消費者。
搜索引擎商標侵權。表現形式主要有:將他人的商標設置成自己的標簽,搜索該商標時,網頁轉到標簽設置成的網站;購買他人企業的關鍵詞,使用戶誤認而進入購買者的網站。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侵權。《網絡交易管理辦法》規定了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經營者的義務:事前審查、事后監督,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制止和補救。如果沒有盡到以上義務,則可能構成侵權。
網絡購物侵權。網購平臺在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商標侵權案件,如淘寶曾爆發的假貨門事件。
APP應用程序侵權,主要有三種:一是自主開發程序,使用了與其他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圖標或名稱;二是使用不同名稱,但應用程序與他人相同或相似;三是APP應用商店,對侵權軟件沒有及時采取刪除、下架等必要措施進行阻止。
互聯網領域網站“搭便車”、“傍品牌”現象愈演愈烈。例如,360公司將兩家金融企業起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訴稱其共同經營的“360貸貸網”侵害360相關注冊商標專用權,并提出了高達3000萬的索賠金額。韓驍表示,這種現象其實就是“品牌借勢”或“品牌山寨”,是將他人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或商標注冊為商標或企業字號,讓公眾誤將其與某個知名的企業產生聯想或聯系,進而幫助其快速在公眾中建立品牌印象和信任。
韓驍建議企業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維權:一,盡早在相關領域申請注冊商標。二,通過行政程序或者訴訟程序實現對品牌馳名商標的認定。三,保證自己商標權的合法性。四,全面搜集證據材料。五,客觀分析案情選擇維權途徑。六,提交相關文書。
法律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北京市卓翔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袁袁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社會關系紛繁復雜,不可能所有的社會關系都受法律調整,需要商標注冊人制定事前預防機制,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網絡侵權解決方案
互聯網中的侵權越來越容易,對侵權行為本身的界定和責任追究難度也隨之加大,通常互聯網中的商標保護存在知情難、取證難、耗精力、效果差等問題。
首先,主體不易查明。網頁變動更新頻次較快,信息可隨時刪除;由于存在偽造、冒用的手段,要搞清楚侵權人的真實身份十分困難。其次,管轄不明確。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無形性等特點,通過網站標稱的地址、電話等聯系信息難以判斷侵權行為人。再次,隱蔽性強,取證困難。傳統的截圖、錄屏的取證方式所獲取的證據,如果沒有當事人的簽字確認,就沒有法律效力。最后,侵權后果更為嚴重。網絡商標侵權行為可以超越國界,跨越行業,難以判斷傳播的范圍,難以確定訪問侵權信息的人數。
對此,韓驍表示網絡侵權的解決方案有:第一,品牌監測云平臺服務。通過品牌域名監測、品牌輿情監測等服務,幫助企業了解品牌在互聯網上的應用現狀,及時獲取侵權證據并采取措施。此外,互聯網服務平臺對涉嫌侵權的網站不予注冊并及時清除,嚴格審查申請注冊的域名。
第二,分類管理,強化網站經營者義務。一是獨立商務網站,侵權類型主要是使用沖突引起的商標侵權類型;二是網絡交易平臺,這類主體的監管與傳統商戶的監管較為接近;三是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網上銷售活動的經營者,逐步實現網絡交易主體實名制。
第三,完善跨地區跨部門協作機制,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暢通異地工商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違法行為異地查辦協作機制。
商標的價值在市場中體現,有市場就有競爭和不正當競爭,傍名牌式的商標侵權在網絡環境下顯得更為嚴重。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由于當前互聯網的監管還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由于網絡的信息不對稱使商標侵權更易操作。常莎認為,只要監管到位、消費者權利意識提高,違法成本反而更高,證據更易固定,違法所得更易確定。
今年6月1日,《網絡安全法》實施之后,強制實名制與強制備案的實施將進一步解決追責主體難以確定的問題。常莎認為,相關的市場主體、網絡平臺的提供者都需要加強監管,實現與工商局的聯網,更好地處理網絡商標侵權,維護商標專用權。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網絡商標侵權亂象頻發 企業維權記住這六招!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