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新時代知識產權涉外法治的新發展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時代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的全球性越來越突出,伴隨著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入,我國亦不斷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提升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的能力和水平。2022年9月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國在世界132個經濟體中位居第11位,較十年前第34位上升23位,中國正在成為國際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版圖中的重要力量。十八大以來,我國知識產權涉外法治建設取得巨大進展,有必要從思想戰略、立法司法、執法和國際合作等視角對新時代我國知識產權涉外法治的新發展進行回顧和總結,為展望未來方向和趨勢提供基礎。
一、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思想新戰略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優化頂層設計,加快決策部署,持續推進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圍繞知產保護構建新思想新戰略。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要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也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要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維護內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的需要,更是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2020年11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講話中指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要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及相關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國際規則和標準,推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還要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安全,加強事關國家安全的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保護,依法管理涉及國家安全的知識產權對外轉讓行為,完善知識產權反壟斷、公平競爭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形成正當有力的制約手段,推進我國知識產權有關法律規定域外適用,完善跨境司法協作安排,形成高效的國際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建設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這些都是我國新時代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的指導思想。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要持續優化管理體制機制,加強中央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宏觀管理、區域協調和涉外事宜統籌等方面事權,還要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構建多邊和雙邊協調聯動的國際合作網絡。2021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提出推進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主動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提升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水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大力培養知識產權國際化人才等措施。2022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2022》發布會致賀信中指出,中國愿繼續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保持友好合作,共同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新戰略提出優化我國涉外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和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方向和目標。
二、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立法與司法體系
十年來,我國建立并不斷完善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立法與司法體系。在立法方面,我國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涉外知識產權立法體系逐漸形成并日趨完善;在司法層面,我國司法機關出臺相關意見和司法解釋,切實加強專業化審判建設。
十年來,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立法體系日益完善。《民法典》確立了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的重大法律原則。《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完成新一輪修改,對于涉外知識產權法治相關的重要命題作出立法回應,建立了國際上最高標準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電子商務法》的知識產權條款規定了電子商務領域的完善保護和平臺治理機制,大量境外權利人通過電商平臺建立的維權機制獲得了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
202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人民法院服務保障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指導意見》貫穿了平等保護的原則,提出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完善涉外知識產權訴訟程序,加強對知識產權國際平行訴訟的研究和應對,還要嚴格執行《外商投資法》及相關行政法規,妥善審理涉外技術轉讓案件。2021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提出要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及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強涉外知識產權審判,包括妥善處理與國際貿易有關的重大知識產權糾紛,依法妥善處理國際平行訴訟等。
中國法院嚴格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切實履行國際條約義務,尊重國際營商慣例,依法公正高效審理涉外案件,對內外資企業、中外權利人一視同仁、平等保護,依法嚴格保護發明創造和科技創新主體合法權益。2021年,中國法院在一審中審結涉外知識產權案件10167件,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到中國法院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同時不斷深化知識產權審判領域的改革和創新,在涉外案件中,簡化公證認證程序,對于平行訴訟中出現的證據以及能夠通過其他方式確定真實性的主體證明材料和訴訟證據材料,適當放寬公證認證手續要求,便利權利人維權,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成立知識產權法庭,該庭涉外案件占比達十分之一,截至2022年2月底,該庭共受理涉外案件877件、審結596件。在“NX”計算機軟件侵權案中支持外方權利人以正版價格主張賠償,在“帶鎖髓內釘”發明專利侵權案中因侵權人拒不提交賬冊改判全額支持外方權利人主張的2000余萬元賠償金,這是平等保護國內外企業的具體體現,彰顯了我國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
在康文森公司與華為公司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糾紛案中,最高院知產庭作出了中國知識產權領域首例禁訴令裁定。本案裁定一方面限制康文森公司在本案作出終審判決前申請臨時執行德國法院一審判決,另一方面并未干涉德國訴訟實體審理及裁判效力,在遵循國際禮讓原則的基礎上作出了重要的規則適用。
通過平等保護和公正裁判,一批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標桿性判決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我國司法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日益成為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之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法院、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協會等國際組織負責人都對我國涉外知識產權司法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和國際合作體系
我國不斷完善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和國際合作體系。在執法方面,我國行政機關平等保護中外企業,切實推進涉外法治建設。在國際合作方面,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科學完善的國際合作體系正在形成。
我國在行政執法中針對國內外創新主體開展的平等保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執法體系不斷完善。全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總體滿意度為80.61分,相較2012年調查啟動之初提高了16.92分。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滿意度分別達到82.41分和81.70分,涉外企業滿意度高于總體滿意度。
我國主動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如今已不僅是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貢獻者。今年5月,《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等國際協議在中國正式生效,我國已經加入了幾乎所有主要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與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建立了知識產權合作關系。我國積極參與完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體系,積極推進與經貿相關的多雙邊知識產權談判,目前已經形成多邊、周邊、小多邊、雙邊“四邊聯動、協調推進”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新格局。
2022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知識產權這十年”專題新聞發布會暨國家知識產權局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回顧了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取得的重要成就。十年來,成功推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中國設立辦事處,推動第一個在中國簽署并以中國城市命名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正式生效,成功簽署《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持續深化“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和金磚國家知識產權合作,深度參與中美歐日韓五局合作,不斷強化與東盟、非洲和拉美地區知識產權交流,穩步拓展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合作,將知識產權助力脫貧攻堅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結合,支持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能力建設。這些都是我國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機制建設的重要發展。
我國新時代涉外法治建設取得新發展,涉外法治格局正在形成,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和司法體系、執法和國際合作體系也不斷完善。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應當面向未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完善涉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依法依規平等保護各類知識產權,持續全面推進涉外法治建設。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貿易報 作者:劉曉春 李廣釗
免費查詢商標:https://m.epbiao.com/zt/sbcx17/
專利查詢:https://m.epbiao.com/theme/zhuanlishenqing/
版權登記:https://m.epbiao.com/banquan/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喜迎二十大|新時代知識產權涉外法治的新發展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