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內容行業版權報告》發布—— 內容產品遭“新形態”侵權
2月27日,由維權騎士、鯨版權、士值傳媒發布的《2018年度內容行業版權報告》(下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以超過5萬名的優質創作者和超過150家知名企業的版權狀況,以及海量版權監測數據、騎士版權聯盟成員平臺的內部版權治理數據為主要依據,觀察版權環境的整體變化。報告顯示,版權監測方面,遭遇侵權的作者占比兩年來下降18%,而內容產品遭新形態侵權。如果喜歡一品知識產權的文章,可以關注一品知識產權免費商標查詢網,更多精彩的資訊等著您!
報告指出,2018年遭遇侵權的作者占全體作者的41%,而2016年這一比例高達59%,兩年來已經下降18%。在內容層面,平均每篇內容的遭遇侵權量為7次,在2017年則是8次,已經有所下降。在轉載層面,2018年平均每篇內容的合規轉載次數為2次,在2017年則是2.1次,并無太大變化。此外,在內容付費領域仍有新形態的侵權方式成為版權保護的挑戰。報告認為,社交傳播成為知識付費侵權的重災區。侵權者借助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小程序等社交渠道,以免費名義利誘用戶轉發盜版課程的海報,從而吸引更多人群關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或者加入盜版內容群,以獲取盜版的知識付費內容。根據監測,在短至3小時內,這樣的盜版群即可達到500人。粗略計算,付費內容的生產者幾小時內損失即可達數萬元。這種通過微信群、小程序傳播盜版內容的方式,給創作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此外,報告還對版權治理和版權交易情況進行了介紹。報告指出,在版權治理方面,版權治理力度整體提升,但平臺間差距明顯;版權交易方面,國際版權貿易逆差逐步縮小,理順版權鏈可降低版權風險。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2018年度內容行業版權報告》發布—— 內容產品遭“新形態”侵權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