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剁手!您的品牌保護了嗎?
“雙十一”臨近,剁手黨們在瘋狂購物的同時,大部分人并不會注意到一個很重要的細節。有的品牌名稱右上角會有一個小“?”或“TM”標志,別小看這些標志,它決定了這個品牌是否受到法律保護,和消費者能否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認準這些標志,能幫助我們避免買到偽劣盜版產品,避免上當受騙。
2011年11月1日,阿里巴巴向國家商標局提出了“雙十一”商標注冊申請,并于2012年9月27日通過初審并進行公告,于2012年12月28日取得該商標的專用權。自此,阿里巴巴享有雙十一的9、16、35等十二類的注冊商標。
電商網購已經成為了現如今不可取代的生活方式,傳統商家購物渠道受限太多,電商企業紛紛出彩、百家爭鳴,這讓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反省開始走向互聯網道路,淘寶、天貓、京東、這些電商平臺的出現讓購物消費變得簡單方便,電商道路突然間成為了行業風口,成為了一個市場大蛋糕,而看重這個蛋糕的企業也越來越多,隨之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也越來越大。
“第五十四條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接到知識產權權利人發出的平臺內經營者實施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通知的,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平臺內經營者,并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知識產權權利人因通知錯誤給平臺內經營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平臺內經營者接到轉送的通知后,向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提交聲明保證不存在侵權行為的,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應當及時終止所采取的措施,將該經營者的聲明轉送發出通知的知識產權權利人,并告知該權利人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就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而言,首先要建立一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其次應做好知識產權權利人與平臺內經營之間可能存在的版權糾紛工作 ,最后應對確認的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采取必要措施 ,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否則要承擔連帶責任。
品牌專家曾朝暉所說“在目前的中國,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95%以上的企業只有產品沒有品牌,如果我們仍舊為我們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廠而津津樂道,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完成從‘做產品’到‘做品牌’的轉變,那么,我們將有可能成為‘肢體國家’而不是‘頭腦國家’。”
當強勁的“互聯網+”之風席卷而來,不少企業在“觸網”時卻因商標被“拒之門外”,如今的電商人逐漸意識到,“電子商務+知識產權”成企業“突圍”的必修課。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做為商家的你是否了解自己出售的產品的知識產權情況呢?賣家與知識產權這個話題已經屢見不鮮了,每每雙十一一過都會有人反映自己在網上買的貴重物品為A貨,不是正品被欺騙了。那么商家要如何來預防知識產權的侵權呢?
近年來,中國網絡購物交易規模保持穩定增長。數據增長的背后,網店售賣侵犯知識產權特別是侵犯商標權商品的現象大量存在。只有認清知識產權,擁有自己的品牌,保護好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年年的雙11中當常勝將軍。
繼當當網、京東之后,阿里巴巴啟動赴美上市,或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案。業界呼吁,電商上市潮中,盜版、假貨,注冊商標侵權等問題不容忽視
中國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已經走向了國際市場,走到了對知識產權保護最為嚴格的歐美市場。然而中國賣家普遍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之對涉外知識產權不甚了解,容易產生誤區,一旦在這方面踩了雷,后果不堪設想,畢竟一個關于侵權的投訴就可以讓你的產品在亞馬遜全線下架,甚至封號。那在這種情況下,了解涉外知識產權的相關知識就很有必要了。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雙十一剁手!您的品牌保護了嗎?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