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點名批評中國爆款綜藝,中國網民卻舉雙手支持!
近日,韓國政府通過了一個專門針對中國的“強硬”法規,但中國網友卻對這項法規的出臺非常支持。
韓國出臺法規應對中國綜藝?
韓國媒體報道,一位韓國議員提出的《文化內容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已經在韓國國會獲得通過。
這兩個法案將從今年7月30日起正式實行。屆時,如果再有國外綜藝節目抄襲和山寨韓國文化產品,那么韓國政府便可依據這些法律向外交部等其他中央行政機關提出協助要求,進行跨部門協同合作。
雖然在法案中,提到的是“國外綜藝節目抄襲”,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其實主要就是針對中國的山寨綜藝。這條法案一出,影響最大的也是國內綜藝節目。
韓國MBC電視臺曾在節目中公開指責上海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抄襲韓國的《無限挑戰》。而湖南衛視另一檔星素搭配類音樂節目《我想和你唱》則被指抄襲SBS的《Fantastic Duo》——有人還發現,其中的節目海報、創意、造型甚至是臺詞等元素,都與韓國版的節目完全相同。
在過去,韓國制作方幾乎束手無策。因為在著作權保護中,綜藝節目的游戲規則、環節、模式等很難被認定屬于“作品”,也就無法受到著作權保護。
我們常常聽到某個節目的版權高達1億,其實這個價格并不僅僅包含著商標,還包含著節目腳本、流程等等全方位授權。所以,韓國方面為了保護韓國電視節目和音樂產品等的知識產權,不得不拿出“狠招”。
從“買買買”到“直接抄”
中國綜藝并不是一開始就有“抄襲”罵名的。
這幾年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一線綜藝,多數一開始是從韓國買回來的,包括《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而《中國好聲音》則是從荷蘭買回版權。
在這個階段,雖然很多觀眾詬病節目的形式完全照搬,沒有本土特色,但畢竟還是用真金白銀買版權的。
這種“買買買”的形式一直持續到2016年,中韓關系開始進入緊張的階段,限韓令成為了不言自明的潛規則,為了規避影響,中國的綜藝想出了一個歪主意,那就是把節目改個名字當成自己的原創。
《中國好聲音》雖然不受限中韓關系影響,但從2016年起也不再引進版權了,于是《中國新歌聲》這個尷尬的名字橫空出世,并對外界宣稱是全新原創。
還有一些節目,甚至沒有從“買買買”過渡,而是一開始就直接抄襲。
可以說,中國綜藝節目存在普遍不尊重知識產權的情況,除了版權外,近兩年來,各大電視臺的一些綜藝節目因為商標問題紛紛改名,《中國好聲音》、《非誠勿擾》等遭遇了商標侵權官司,對節目品牌形象、收視收益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中國還有好節目嗎?
中國本身也是“抄襲”和“山寨”的受害者,為了擺脫山寨大國的名號,國家一直在各個領域鼓勵創新。但是法律的滯后和取證的困難,導致相關的維權官司很艱難,在打贏官司以后賠償少的問題也打擊了原創作者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積極性。
因此,中國觀眾其實對韓國的“抄襲”更加感同身受,會對法案如此支持也就不奇怪了。
拋開那些抄襲的綜藝節目不談,中國還是有很多優秀的原創節目。例如《朗讀者》與《見字如面》。這兩檔節目都有極高的內涵和深度,只不過缺乏娛樂性而關注度不高。
而這次韓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法案得到中國網民的支持,其實也意味著中國網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覺醒。中國近些年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國內綜藝抄韓國的時代即將“被迫”終結。加強國產綜藝原創力,才是推動國產綜藝良性發展的根本之道。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韓國點名批評中國爆款綜藝,中國網民卻舉雙手支持!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