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頭號敵人!商標侵權會成為壓死小程序的稻草嗎?
小程序正在深入各個生活場景。在生活服務、實體零售和電商領域,都有眾多小程序。近日的小游戲也帶動了H5游戲的發展,并且微信將開放游戲品類,在商業化上將采取廣告和道具銷售兩大模式。
小程序成假貨天堂?
近日有媒體發現,近來大熱的小程序正在變成售假新工具。“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前不久,在微信小程序內搜索相關關鍵詞,則會出現數百個售賣假貨、仿品的微信電商小程序。
在這些小程序里顯示,店內售賣各種精仿、高仿大牌,且為一手貨源。進入店鋪,頁面展示了各種知名品牌。從奢侈品LV、Gucci、Prada到一線運動品牌Nike、阿迪達斯、NB應有盡有,儼然是一個假貨小王國。
據統計,在微信小程序內售賣仿品的小程序超過1000個,為了逃避小程序的命名審核,這些小程序在“高仿”、“精仿”等敏感詞中間加入了一些字符,如“高A仿”、“精t仿”。
不過,這些字符在被搜索時會被系統自動忽略,只要用戶搜索“高仿”、“精仿”等關鍵詞,就可以搜索到這些小程序。而這些售賣假貨的小程序算不上是微店,只是展示平臺。這些店鋪通常只提供展示功能,并不能在線加入購物車、在線付款,而是引導顧客加店主的微信號。
小程序侵權成本極低
這些假貨小程序,頭像和名字都是知名大牌的商標。再通過網上專制作小程序的商家幫助設計制作的,由于這種小程序只有簡單的展示功能,所以制作價格一般在150-200元左右。
當被問到這樣做是否會商標侵權的時候,小程序的開發者表示,在他們設計好小程序后,還要提交微信方面進行審核。
因此他建議:“小程序的名字不要太霸氣,一開始先別直接把大牌名和商標放上去。”
這些店主大都只做微商,主要在微信朋友圈每天更新圖賣貨,沒有淘寶店。據這些店主稱,他們已經在微信上做了許多年,之所以不在淘寶店做,是因為淘寶對商標的審查更加嚴格,有的店主一天被封了4個號。
微信也在近期發現了這一現象,并在18日發布公告稱永久下架了875個“假貨、高仿類”小程序,并在注冊和審核通道進行限制。微信表示,“假貨、高仿”類的小程序賬號存在與平臺惡意對抗的情況,接下來也會持續清理此類問題。
別讓小程序被假貨拖累
這些所謂高仿奢侈品,大多有幾種情形:一是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或馳名商標近似的標識;二是使用與他人知名商品相同或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混淆誤認的后果。
根據《商標法》規定,在未經商標權人許可的情況下使用其注冊商標,涉嫌侵犯他人商標權,商標權人可以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賠償損失。如果銷售金額較大,還可能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情節嚴重的可能會處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微信小程序從誕生至今已經有一年的時間。這一年來小程序并沒有想象中的順利,盡管有從業者開始享受到小程序的紅利,但大部分人都沒有迎來想象中的變革。
更嚴峻的是,在小程序內售假已經威脅到了小程序的根本,有競爭對手也拿此大做文章:“那些被(我們)打掉的假貨,都去了哪里呢?微信里,小程序里,絡繹不絕。”
小程序的監管不嚴、舉報無門成了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做小程序的商家不需要認證,也沒有啟動相關的投訴機制,就算舉報了小程序店主的用戶名,他的小程序依舊還是存在的。對于小程序并沒有實質性的監管措施。
在此之前,遇到相同境遇的是微信公眾號。先是許多公眾號假冒大牌,出售假貨,在個人公眾號發展成為一個品牌后,又有人通過搶注商標讓知名公眾號被迫改名。在各方面壓力之下,如今的公眾號監管非常嚴格,商標認證、舉報機制一應俱全。
目前95%的電商接入小程序,不少電商從業者更是把小程序看做是阿里、京東體系之外的又一次創業機會。小程序或許成為下一個創業風口。
但是,如果有關方面不加強對于小程序的監管力度,傷害的不僅僅是那些購買假貨的消費者的權益,而且會擾亂整個相關行業的市場秩序。微信之父張小龍稱希望看到小程序一步一步成長起來,但如果在商標侵權的問題上處理不當,那小程序恐怕永遠無法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應用。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微信小程序頭號敵人!商標侵權會成為壓死小程序的稻草嗎?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