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開發區全國率先推行知識產權“三合一”
一品標局網訊,今后,去武漢開發區(漢南區)辦理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事務,不用跑多個部門了,因為在全國200多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率先啟動了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
主動作為,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全國領先
知識產權局負責審批專利申請,商標局負責商標注冊,版權局負責版權登記工作。這種管理部門多,內容分散,是我國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它嚴重制約了知識產權管理效能,不僅使政府知識產權工作難以形成合力,而且,也使得市民群眾和企事業單位辦理專利、商標、 版權等知識產權事務要跑多個部門,增加了他們的成本和負擔。
為此,國家提出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湖北省、武漢市積極響應,武漢市提出了在武漢開發區和東湖開發區率先啟動區域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創新舉措。武漢開發區工委(漢南區委)、管委會(漢南區政府)高度重視,主動作為。武漢開發區工委胡亞波書記、管委會彭浩主任多次召集會議專題研究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工作,并強調,要按照國家、省、市意見并結合我區實際深入推進相關工作,建立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保護和服務工作,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
今年5月,武漢開發區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頂層設計工作正式啟動,在省、市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10月,形成了最終改革方案。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召開期間,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方案正式印發,方案的印發標志著武漢開發區率先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啟動了集專利、商標和版權“三合一”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工作。
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惠民惠企
武漢開發區率先將涉及知識產權的部門職能進行整合。
區市場監管局(工商局)承擔的商標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能和工委(區委)宣傳部(文體新廣局)承擔的版權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能剝離,一并劃入區經信局(知識產權局)。將專利、商標、版權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能以外的協調、服務等職能交由區知識產權工作中心承擔。同時,加強區知識產權工作中心關于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以及協調全區包括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等其他知識產權工作職能,并接受委托開展知識產權執法工作。
整合之后,行政職能從原來分散在3個不同部門調整為由區經信局(知識產權局)1個部門行使。協調、服務等職能從原來分散在5個不同部門調整為由工作中心1個部門行使。
武漢開發區還積極推動設立知識產權審判庭,設立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室,構建集司法、行政、人民調解等多途徑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的格局。同時充分發揮領導小組作用,建立重大事項及執法行動統一協調機制,建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聯動機制。健全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開通區級知識產權投訴舉報熱線,出臺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辦法。加大對企業海外專利布局和維權的支持力度,將侵權行為納入社會信用記錄。
所有這些改革舉措,圍繞的核心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極大方便了企業和辦事的老百姓。
開發區知識產權改革再上臺階
深化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建設,積極爭取早日升格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知識產權工作在爭先創優中一直亮點紛呈:
加大知識產權政策供給力度,出臺武漢開發區促進知識產權工作專項政策,設立武漢開發區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實施推進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化戰略,加大對企業申請專利、商標注冊、軟件登記等知識產權創造活動的支持力度;
在國家專利質押融資試點園區工作基礎上,研究出臺金融機構專利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制度,支持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信息利用、戰略實施等項目活動;
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各類知識產權機構和資源落戶武漢開發區;
推進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工作,著力培育形成一批專利價值高、商標影響力強、作品及軟件著作權登記及應用規范,具備綜合戰略管理理念的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強化優勢企業的知識產權產出、運營、風險管控能力,影響和帶動一大批企業運用知識產權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優勢,培育一批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企業;
打造知識產權高端服務業集聚區,集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資源,提供集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版權登記、知識產權舉報投訴等受理和查詢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
建立多層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機制,聚集知識產權高端人才,支持江漢大學市內唯一省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建設;
完善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武漢代辦處開發區辦事處建設和功能;
積極打造區域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引入武漢知識產權交易所等各類運營機構入駐。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武漢開發區全國率先推行知識產權“三合一”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