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成立
一品標局知識產權網 22日,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在東湖高新區掛牌成立。
作為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該庭除管轄武漢市轄區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外,還將跨區域管轄全省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商業秘密、馳名商標認定及壟斷糾紛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一審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成為全省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中心。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批復設立的全國首批4個試點城市之一。另外3家分別在南京、蘇州和成都。
知識產權案件,可分技術類案件和普通案件。前者包括專利、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后者包括商標、著作權、不正當競爭等。
專利擁有量與知識產權案件的發生率,與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和創新能力往往成正比。在我國,專利擁有量最大的省份,便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曾作出《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目前,這3處知識產權法院均為中級法院級別。
盡管已有知識產權法院在前,此次武漢等4個城市試點,仍被多方看作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知識產權案件10年翻5倍
最忙法官年審573件知識產權案
趙千喜法官很忙。月初,記者在武漢市中院知識產權審判庭找到他時,他當天手頭已累積5、6個專利案。
“最忙的時候,一天同時經手的案件有7、9件?!彼f,這些案件都處在不同的訴訟狀態,就像醫生收了很多病人,不同病人的病情不同,有的需要立案和開庭,有的等待調解,還有的需要整理宣判文書,這時又會不斷有新的案件送過來。
去年一年,趙千喜共審理573件知識產權案件,是該院最忙的法官。
他從事知識產權案件審理工作已有7年。他說,從2012年開始,武漢知識產權案件的急劇上升。過去5年,武漢市中院累計受理知產案件2萬余件,是10年前的5倍。10年前,整個知識產權庭加起來,一年也就300多件案子?,F在,一名法官一年就要接五六百件案子。
知識產權庭另一名年輕法官余杰,全年審案亦超過500件。但即便是這樣,該庭12名知識產權法官依然不夠用。
“基本每天工作都超過12小時。”他說,白天開庭、接待當事人或外出調查,對技術性問題進行現場勘驗,晚上寫裁判文書。從早上上班一直忙到深夜是常態。
知識產權法庭為何直奔光谷
武漢試點折射創新變遷歷程
作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光谷企業總量已突破4萬家。大量新興科技公司的出現,讓當地知識產權案件,尤其是專利案件在過去幾年呈幾何級數增長。
武漢東湖高新區知識產權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2000年前后,光谷專利案子很少,中小企業普遍專注于技術和研發,專利保護意識比較淡薄。到2006年,光谷一年的專利案件不過十幾件。
負面效應很快顯現。一家做軍品材料的科技企業,被省外競爭對手挖走高管人員,進行同業競爭。該企業參加C919大飛機的相關招投標,反被對手起訴侵權,吃了“啞巴虧”。
2015年起,武漢市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開始反超高校院所,占據創新主體地位。僅光谷一地,去年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2萬件,一半以上為發明專利。其中,武漢華星光電共申請國內專利1079件,成為全省首家專利申請破千件的企業。湖北互聯網“四小龍”之一的斗魚TV,以超過600件專利申請位居第二。
專利申請量激增的背后,是一個地區創新能力和產業經濟的變遷。
此次4城試點中,成都輻射西部,蘇州、南京輻射東部沿海,武漢輻射中部。這幾個城市的創新能力都很強,表明國家在知識產權法庭的設置上,對創新能力有著重要考量。
“如果企業技術隨意被人模仿,卻得不到保護,還有誰愿意來?”余杰法官說,當前武漢正積極推進自貿區、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及國家中心城市等建設,這一系列國家戰略,都需要良好的創新創業和貿易投資環境。知識產權法庭的設立,正是為了從司法層面保護和激勵創新。
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落戶光谷,另一考量也因為這里高校集聚,有利于吸納人才。
今年上半年,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永久辦公場所,將在光谷投入使用。至此,一個從創造、申請、審查、保護、管理到服務的知識產權生態閉環將形成。
專利案到底多難判
法官被逼現場拆卸捆鈔機
所有知識產權案件中,最難打的是專利案。
余杰法官對去年審理的一個捆鈔機專利案印象尤為深刻。兩家企業,均為銀行研發制造捆鈔機。最后鬧上法庭,甲告乙專利侵權。
兩家當事人先在外地打官司,從當地中院一路打到高院。甲被判敗訴,卻沒有關于侵權的詳細說理。甲不服氣,遂以同類專利在武漢中院提起新的訴訟。
捆鈔機原理到底何在?為何兩家企業都堅稱自己擁有專利權?面對乙提供的第三方司法鑒定,余杰認為,只有自己親眼看到技術核心原理,才能下結論。
一個讓雙方企業目瞪口呆的場景出現了:法官為進行現場勘驗,居然動用大型吊車,從銀行借出一臺幾噸重的被控侵權捆鈔設備,停在法院操場。余杰請來一批技術專家,對機器進行拆解,用點鈔券現場點鈔,破解運轉模式,再跟專利逐一比對。
最終,根據7個技術特征的反復比對,余杰發現,雙方技術一個是臥式推送鈔票,一個是立式推送,但被起訴的企業卻實現了將包裝和推送合二為一的創新,并未在關鍵技術上構成侵權,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他說,原告提起訴訟,是作為搶占市場的競爭手段。如果不明就里就對后來者一律認定為侵權,反而會妨礙創新,哪怕只是微創新。
趙千喜介紹,近10年來,隨著全球科技和新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案件類型不斷豐富。這些新產業、新技術給辦案帶來挑戰,涉及化工、電學、物理、環保等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最近興起的網絡直播。
為將高難度的專利官司判得滴水不漏,知識產權庭創新引入“陪審員”制度,邀請涉案領域的權威專家,以及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的專利審查員,進行聯席審理。目前,該庭已從專利審查中心引進了5名專業人民陪審員。
保護創新就是驅動發展
打造長江中游知識產權中心
去年,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在光谷揭牌,輻射長江中游城市群。光谷知識產權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放眼全球,蘋果、三星等巨頭之間的市場牽制,都是通過專利實現的。在我國,華為、中興通訊加騰訊的專利擁有量,往往比一個省都多。
他認為,盡管本地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但仍遠遠落后于沿海發達地區。現在許多專利侵權案只能算違法,卻不算犯罪,致使知識產權侵權成本較低。有些專利案,一打就是上十年,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創新型企業往往就被拖垮。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組成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吳漢東認為,設立知識產權審判庭,首先是滿足創新發展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保護知識產權就是為創新發展提供制度支撐。尤其是在當下,所謂創新驅動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知識產權保護助推發展。
當前,國家司法體制改革正在縱深推進,武漢科技創新動力強勁,產業發展活力彰顯,更需要法律環境、法治環境提供保障。成立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也將吸引法律科技人才向武漢聚集,推動武漢成為長江中游知識產權司法中心。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成立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