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開發區激發創新動能建知識產權 “生態價值鏈”
一品標局知識產權網訊,8月31日下午,廣州開發區舉辦“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高峰論壇,業界“大咖”紛紛建言獻策。
能否保護好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已成為各地招攬高端創新型項目的“利器”。
去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這是國務院首次批復同意開展知識產權綜改試驗,意味著廣州開發區成為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知識產權改革試驗田”。
在8月31日開幕的廣東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上,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高峰論壇上曬出了改革一年的成績單。
廣州開發區已經初步探索出一條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全鏈式”知識產權綜改試驗路徑,成為國內知識產權要素最集聚、最全面、最高端的區域。逐步建設成為“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范全國”的知識產權引領型的創新驅動發展之區,為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提供經驗。
1 創新活力爆發
企業成專利申請創造中堅力量
論壇現場,廣州開發區迎來了18家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集體入駐。而此次簽約入駐的企業均為全國排名前列的知識產權綜合運營服務機構,業務涵蓋專利運營、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在內的全鏈條一站式服務。
例如,行之集團是全國唯一一家獲得國家“PPP”財政投資支持的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將以公司總部的形式入駐廣州開發區。廣州奧凱公司是國家首批“全國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全國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示范創建機構”。這些業界知名公司的入駐,將進一步完善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全鏈式”的生態價值鏈。
“廣州開發區的很多企業開始大膽地走向海外,因為有產權組織將為其提供‘防護衣’和‘武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宏兵表示,政府對知識產權的重視越來越體現為為企業做好公共服務,從以前的以政府為中心轉向以企業為中心。
在廣州開發區,企業越來越成為專利創造的中堅力量。區內企業的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名列廣州各區第一。例如,該區的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率先成為廣州首家年專利申請量突破千件的企業。
活動當天,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廣州奧凱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簽署了三方共同推進軍民融合知識產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將為廣州開發區推動知識產權綜合改革提供重要抓手。
“軍民融合如今已經成為了國家戰略,很多軍工央企本身有很強的實力,那么多的國防專利如何喚醒?”在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麗軍看來,原有體制內的“寶貝”,需拿到新環境以激發其新的活力,市場的資源、市場的團隊將會實現它們的價值。
而此次三方簽訂軍民融合知識產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通過開展區域軍民融合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的規劃設計、建設軍民融合特色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引入支撐區域軍民融合創新與產業發展全鏈條的專業服務機構落戶等舉措,以知識產權為切入點共同促進軍民融合專利技術成果在廣州開發區生根落地、開花結果,最終加速推進知識產權引領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2 集聚“智囊”資源
構建知識產權服務“生態價值鏈”
只有在“保護好”的基礎上,知識產權的運用才有價值。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一名工作人員說,“開發區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最核心的優勢,就是吸引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落戶。”作為廣州開發區此次綜改標志性項目的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已成為全國知識產權司法改革的先行者。
作為全國首批成立的三家知識產權法院之一,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自2014年底成立以來,在解決轄區內知識產權糾紛的認定、賠償等方面已成為主導力量。
“我們的案件去掉了行政審批,提高效率的同時審判質量沒有下降。”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吳振告訴記者,在解決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侵權認定、侵權賠償的問題上,司法的主導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司法擁有強制手段。包括取證,強制執行。同時,吳振也提出知識產權的保護要強化非訴訟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比如仲裁機構、行業協會等機構的調節、自律。
據悉,區內引進了一大批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已形成集知識產權代理服務、信息咨詢服務、交易服務、融資服務、法律服務和培訓等方面的“生態價值鏈”。
例如,廣東省知識產權研究與發展中心是省內唯一的綜合性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機構。中心擁有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同步更新的全球全量專利數據庫,是國內第一套地方全球全量基礎數據庫。
再例如,包括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北京之外設立的首批審協中心——國家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運行5年來,現有人員達到1600人,累計專利審查結案38萬余件,今年將正式搬遷入駐知識城。
了解到,時下廣州開發區正在知識城規劃建設占地622畝、總投資60億元的知識產權服務園區,打造知識產權保護大廈和交易大廈兩大地標式建筑,為綜改提供高端載體。
“知識城作為知識產權綜改試驗區,肯定不是為了培育一家知識產權服務巨頭,而是要打造包括信息咨詢服務、交易服務、法律服務等環節的知識產權服務鏈條。這也是中策選擇落在開發區的原因。”廣東中策知識產權研究院副總經理張馳告訴記者,目前,以中策為會長單位的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協會已經成立,“我們還根據會員單位的特長,設立專業委員會,在面對創新主體不同需求時,由不同的會員單位去提供服務。”
3 有形之手保護讓企業創新走得更遠
“知產”運作加速高端產業集聚
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的是“專利”而不是“磚頭”。憑借打造知識產權運營業發展先行區的契機,廣州開發區著力構建市場主導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加速知識產權市場流轉和價值實現。區內集聚了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匯桔網等知識產權交易平臺。
5月下旬,區內企業迪森熱能公司獲批5000萬元專利質押貸款,是廣州以單個專利作為唯一質押物獲得的最高額度貸款。目前,廣州開發區涵蓋知識產權評估、擔保、保險、質押融資、基金等在內的、基于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多元資本投入機制已初步建立。
在知識產權綜合改革的推動下,廣州開發區將知識產權作為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政府和企業在進行產業布局、產業決策時,要真正做到依靠專利大數據,進行科學安排,讓知識產權引領產業高端發展。”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4月,廣州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被列入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產業專利導航工程項目。目前,北斗衛星導航、智能裝備、生物醫藥三大專利導航項目全面啟動。
“一些成長起來的企業面臨著‘出海’布局,要避免專利侵權,我們則應該主動起來。”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專利導航區,政府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專利數據分析應用,告訴企業哪些技術專利是其他企業已經申請擁有的、哪些國外的技術成果預期近期也將申請專利等,區內企業在海外布局和發展中都應該規避,“也就是說給企業畫了一份清晰的專利‘走出去’路線圖”。
通訊領域被譽為“專利叢林”,時常飽受海外市場的專利保護困擾。京信通信公司副總裁李學鋒透露,去年公司在巴西打贏了一場天線控制系統產權的訴訟。“贏得官司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政策的資金扶持,節省了不少訴訟費。”
了解到,早前區內頒布的知識產權“美玉10條”,就有專門為企業訴訟費提供補貼的政策。同時,“美玉10條”構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扶持政策體系,區年度知識產權預算超過2億。
事實上,廣州開發區“知本”運作已受到了全球高端創新型企業的關注。今年以來,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雪松總部、卡斯馬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成為區域產業招商、創新驅動的重要支撐。上半年,該區實際利用外資14.57億美元,位居廣州首位、全國開發區第二位。
■數讀
創造
全區共有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3家(全市5家)優勢企業8家(全市21家)。
區內企業的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名列廣州各區第一。
截至目前,該區企業累計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5項,其中,2015、2016年連續兩年均是廣州唯一國家專利金獎。廣東省專利獎金獎15項。
去年,廣州開發區啟動“十百千”專利滅零倍增工程,該區“滅零”和“倍增”的企業數量均位列全市前兩位。2017年,工程目標為在10個孵化器創造專利1000件以上,消滅“零專利企業”達100家。
運用
區內集聚了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匯桔網等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累計完成交易2961宗,交易額達9.19億元。截至7月份,匯桔網交易額超過60億元。
廣州市知識產權重點產業運營基金中,廣州開發區配套出資2000萬元,基金總額達到6億元。
保護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廣東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廣州知識產權仲裁院等一批標志性項目相繼落戶。
其中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13935件,審結11243件,結案率達到80.6%。
管理、研究與服務
廣東省知識產權研究與發展中心、廣東中策知識產權研究院以及知識產權服務機構40家。建設占地622畝、總投資60億元的知識產權服務園區。高標準打造知識產權保護大廈和交易大廈兩大地標式建筑。
更多廣州專利申請資訊內容相關推薦:廣州市建知識產權樞紐城市http://www.huipinxiu.net/shangbiaos/12008.html點擊查閱。
- 商標查詢
- 版權查詢
便捷鏈接: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
本文來源:中國商標網 - 廣州開發區激發創新動能建知識產權 “生態價值鏈”
版權說明: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